随着乌克兰战争和对俄罗斯的制裁威胁到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动态零到 COVID”政策的未来作为供应链中断和通胀上升的一个因素受到审查。
随着世界其他地区开放边界并学会与 COVID-19 共存,中国的镇压战略——包括使用大规模检测和追踪、边境控制和突然关闭以遏制病毒——已对大流行后的经济复苏造成压力在国内外。
这些限制措施减缓了中国各地的国内支出,导致香港人才外流,并导致出口中断,而出口中断被指责为全球通胀加剧。
今年 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表示,北京的疫情控制战略越来越像是对经济的“更大负担”。
“在市场波动加剧之际,任何有关中国再次爆发更严重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消息都将引发市场反应并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香港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Tommy Wu 表示。
GlobalData 预测 2022 年全球通胀率为 4.6%,而 2021 年为 3.6%,其对包括美国、德国、荷兰和越南在内的许多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通胀估计值上调。
乌克兰危机加剧了对全球通胀的担忧,油价自 2014 年以来首次升至每桶 100 美元以上。
中国拒绝谴责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通胀压力
GlobalData 经济研究分析师 Garji Rao 告诉半岛电视台说:“中国的供应链中断推高了各行业公司的投入成本,这些公司不得不将高昂的生产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良好的全球价格。” 美国、香港、日本、越南、韩国和印度是最容易受到中国供应链中断影响的经济体。
为了缓解这些通胀压力,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可能会提高利率。 然而,即使在加息之后,通胀压力也可能持续存在,因为价格水平的上涨主要是由供应不足推动的。”
尽管与乌克兰战争的潜在后果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经济影响相形见绌,但动荡的不可预测性和突然性可能会产生代价高昂的后果,尽管是短期的。
中国南方城市百色上个月停工,解释了铝锭和原材料到工厂的运输,导致出口延误,导致价格达到 14 年高位。
“中国的供应链中断不因行业或地理区域而受到歧视,”Trivium China 分析师泰勒勒布告诉半岛电视台。
全国各地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不确定性将持续存在——不是关于政治本身,而是关于疫情爆发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随后的封锁是不可预测的这一事实。”
北京似乎对经济影响感到担忧,最近几个月尝试了更有针对性的封锁措施,这些封锁措施的重点是特定地方或社区,而不是整个城市。
“中国的封锁对供应链的影响将取决于封锁的实施方式,”华盛顿特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天丽告诉半岛电视台。
黄引用了上海——它关闭了特定的建筑物和地点,而不是整个城市——作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关闭策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有针对性的封锁,可以遏制对经济活动的干扰,”他说。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吴说,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将有助于“在冠状病毒爆发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生产运行”。
最近香港病例激增,进一步质疑严格的“零新冠病毒”立场的可持续性。 在大流行的大部分时间里将感染率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后,国际金融中心每天报告超过 30,000 例病例和 100 例死亡。 在该市自大流行开始以来最严厉的大流行限制下,企业面临数月的强制关闭,商店货架被抢购一空,国际人才正走向大门。
尽管感染频繁爆发,但中国大陆报告的疫情期间死亡人数不到 4,700 人,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之一。
本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首席流行病学家曾光暗示,北京可能会重新考虑其“零新冠病毒”政策。 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该政策“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中国的长期目标将包括与病毒共存。
“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及时提出中国式与病毒共存的路线图,”曾说,希望北京采取“灵活但可控”的重新开放政策,这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政策。然而,在中国,他也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
到目前为止,北京方面尚未表示任何此类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宇上个月对中国官方媒体表示,中国目前不会调整政策。
Trivium China 的勒布表示,北京的战略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像许多人预期的那么严重。
“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俄罗斯可能长期与发达经济体隔绝的情况,将造成长期的痛苦,特别是在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方面,”他说。 “但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后 Omicron 趋势继续下去,供应链中断的频率只会减少。”
More Stories
中国国有企业在与美国中西部关系紧张之际寻求新业务
路易斯安那州的下一个大产业:中国的挑战
中国承诺采取措施支持步履蹒跚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