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1 月, 2024

Eddiba Sports

从亚洲的Eddiba获取最新的亚洲新闻: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分析和特别报道以及来自亚洲大陆的音频和视频。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误解-新华社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误解-新华社
这张拍摄于2024年5月17日的照片显示了比亚迪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2024年Ecar Show期间的展示区域。 新华社发(文欣艳 摄)

设立障碍是一种短​​视行为。

日内瓦2020年7月4日电欧盟决定自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引发中欧汽车制造商强烈不满,双方开始就有关问题进行磋商。欧盟于六月下旬对中国电动车进行补贴调查。

随着谈判的继续,欧盟必须审查以下问题的事实,以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

欧洲是否因与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而蒙受损失?

绝不。

中国与欧洲汽车工业的合作始于40年前,当时大众汽车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标致雪铁龙、宝马、戴姆勒等其他制造商也纷纷效仿。

过去四十年来,欧洲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了大量汽车。 截至2022年底,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接近4000万辆。中德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于5月下线第600万辆汽车。 大众和宝马在华销量均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0%以上。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即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欧也并非进行零和博弈。 大众、宝马等公司已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或直接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这有助于欧洲汽车制造商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使其在电动和智能汽车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欧洲很多人感到惊讶。 然而,其欧洲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然而,一些政客正试图利用这一局势达到政治目的。

事实上,过去40年来,欧洲汽车制造商无疑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受益,他们反对欧盟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补贴进行调查就证明了这一点。 大众、宝马、奔驰等各大车企均对这些保护措施表示反对,认为不合理、不合理。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周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计划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将不利于欧洲的气候目标,并损害其行业和消费者。 她指出,在中国的西方汽车制造商也将受到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比中国公司更严重。

该协会表示:“通过竞争增强竞争力。”

到底是中国的“产能过剩”,还是欧盟的产能短缺?

也许是最后一个。

正如瑞士报纸《新苏黎世报》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只为国内市场生产,就不会有国际贸易。 汽车行业本质上是在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基础上运作的。 到2023年,德国生产的汽车约80%、日本生产的汽车约50%用于出口,而中国电动汽车仅约12.7%销往国际市场。 因此,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根据。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要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必须达到4500万辆左右,是2023年数量的三倍多,远远超过目前全球产能。

让我们以欧盟为例。 其交通运输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为了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欧盟到2030年至少需要3000万辆零排放汽车上路。从供需角度来看,电动汽车行业并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过剩。面临产能短缺。

本质上,欧盟关于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担忧“供应链安全”的说法,只不过是阻止中国参与正常国际贸易、破坏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借口。

所谓中国电动汽车“涌入”欧洲也是言过其实。 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大多数电动汽车都是中国制造的西方品牌。

欧盟交通与环境联盟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中有19.5%是中国生产的,其中只有7.9%来自中国品牌。 位于上海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2023年出口了约34万辆汽车,其中近一半销往欧洲。 因此,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远未成为主要参与者。

2023年10月7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客车世界展览会上参观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展位。(新华社/潘杰平)

中国电动汽车的繁荣是补贴的结果吗?

不。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源于技术创新、强大的供应链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而不是补贴。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认识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电池生产商取得的巨大进步非常重要。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设计、信息娱乐系统和自主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欧盟声称中国廉价电动汽车受到大量补贴,从而扰乱市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事实上,正是欧盟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造成了市场混乱。

补贴政策起源于欧洲和美国,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实行。 中国没有实施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禁止的任何类型的补贴。

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排他性和歧视性做法,大幅加强了对电动汽车的支持。 这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了壁垒,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欧盟调查合理吗?

不。

业内人士认为,欧盟此次调查旨在阻止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投资扩张,降低中国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保护当地传统产业。 这一保护主义举措是在刚刚结束的欧洲选举之前出现的,具有政治和地缘政治动机。

欧盟长期以来一直将自己描绘成自由贸易的坚定倡导者,并声称其调查旨在确定中国是否过度补贴电动汽车行业,并将根据调查结果设定关税。 然而,事实上,调查是在没有成员国或汽车行业要求的情况下发起的。

而且调查过程抽样标准不一致、缺乏透明度,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例如,欧盟在抽检过程中将销量高的生产商排除在成员国之外,这体现了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明显歧视。

欧洲政界、商界、学界有识之士呼吁,欧盟不应排斥中国电动汽车,而应与中国合作,利用其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强化欧洲产业格局,履行减排承诺,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设置障碍只是短视之举。

READ  吉利集团董事长称对甲醇化合物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