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1 月, 2024

Eddiba Sports

从亚洲的Eddiba获取最新的亚洲新闻: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分析和特别报道以及来自亚洲大陆的音频和视频。

中国经济需要时间才能恢复活力:12月贸易和通胀数据的七大要点

中国经济需要时间才能恢复活力:12月贸易和通胀数据的七大要点

总体而言,2023年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4.6%至3.38万亿美元,低于Wind预测的1.8%的增长。

2、12月进口“放缓”

12月份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0.2%,达到2282亿美元,较11月份下降0.6%有所反弹。

但该读数低于 Wind 预测的 0.3% 的增幅。

野村银行分析师表示,12月份进口增长依然“低迷”,加工贸易疲软,指出跨国公司撤回投资和利润,并将工厂迁往中国境外。

2023年底中国12月出口增长2.3%,但全球经济放缓迫在眉睫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表示:“就数量而言,12月份进口量在上个月下降后似乎基本没有变化。”

“但现在就断定去年的复苏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复苏最初是由于重新开放的影响,后来又由于政治刺激而结束。”

总体而言,2023年中国进口额下降5.5%,至2.56万亿美元,低于Wind预测的1.8%的增幅。

三、贸易顺差扩大,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增幅

12月,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达到753亿美元,而11月为683亿美元。

穆迪分析公司的分析师表示:“由于出口增幅超过进口,中国12月份的贸易顺差有所增长。这使2023年成为一个良好的结局,因为这是今年出口和进口首次同比录得增长。” 。

总体而言,去年中国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至5.94万亿美元。

2024年中国将引领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四、中国出口继续表现好坏参半

继11月份出现16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后,12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发货量同比下降6.89%。

12月份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1.93%,而11月份则下降了14.51%。

12月份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下降6.14%,而11月份降幅为7.07%。

主要贸易伙伴中,对俄贸易增速最快,2023年同比增长26.3%。对俄出口增长46.9%,自俄进口增长12.7%。

“12月份,按地区划分的出口继续呈现差异。总体而言,中国的贸易伙伴变得更加多元化,”汇丰银行分析师表示。

5、食品价格下降导致CPI下降

野村银行分析师表示,食品是 12 月份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指出非食品价格通胀上升。

汇丰银行分析师一致认为,“拖累总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主要因素仍然是食品价格疲软”,尤其是猪肉价格。

野村银行分析师表示:“CPI同比反弹是由于一些关键组成部分连续上涨,12月CPI环比从11月的-0.5%反弹至0.1%。” 。 。

“在 11 月份的数据远低于预期之后,12 月份的最新数据表明经济势头仍然疲弱,并且近期的经济下滑仍在继续。”

总体而言,去年的年度CPI读数为13年来的最低点0.2%。

六、国内需求疲软和全球能源价格下跌导致生产者价格指数下降

衡量工厂门口商品成本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同比下降2.7%后,12月份连续第15个月下降。

这低于 Wind 调查的 2.6% 降幅预估,上个月该指标下降了 3%。

通胀疲软:对中国发出红色警告,避免陷入日本陷阱

野村银行分析师表示,12 月份的温和增长主要是由于基数低于去年。

他们表示:“12月份PPI通胀持续疲软,主要是由于国内需求疲软和全球能源价格持续下跌。”

7. 对2024年中国贸易和通胀的预测是什么?

在贸易方面,穆迪分析分析师预计,由于高借贷成本导致全球需求疲软,中国的出口增长将在今年前六个月受到限制。

随着借贷成本下降,贸易应该会受益。 与此同时,当地经济完全恢复活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汇丰银行(HSBC)贸易经济学家沙尼拉·拉贾纳亚甘(Shanila Rajanayagam)预计,2024年全球贸易将温和增长1.8%,较2023年预计的0.7%增长。

“就中国的进口需求而言,我们预计政府将继续支持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我们预计房地产市场将软着陆,这可能会提振消费者信心,”汇丰银行分析师表示。

随着经济衰退,中国再次放宽签证规定以推动旅游业和商务旅行

春节影响意味着短期内通胀将出现波动

资本经济学

在通胀方面,野村证券预计,2024年中国CPI通胀率将维持在0.6%的低水平,1月份预计将同比下降至负0.8%。

由于原油价格上涨,他们预计 1 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胀率将升至负 2.4%。

“中国农历新年的影响意味着短期内通胀将出现波动。但今年以来,我们认为食品和能源通货紧缩将继续缓解,而经济活动持续的周期性复苏将支持通胀上升。核心通胀。

“然而,全球增长疲弱和中国持续过度投资意味着通货紧缩风险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笼罩中国经济。”

READ  随着经济势头减弱,中国正在努力维持其全球影响力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