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11 月, 2024

Eddiba Sports

从亚洲的Eddiba获取最新的亚洲新闻:重大新闻,专题报道,分析和特别报道以及来自亚洲大陆的音频和视频。

自尼克松以来了解中国 – 东非商业周刊

自尼克松以来了解中国 – 东非商业周刊

尚锦伟,

纽约——1972 年 2 月 21 日,理查德尼克松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开启了一个结束中国长达数十年的孤立状态并迎来现代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的进程。

但是,尽管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巨大的经济变化,但许多西方人认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未改革的共产主义国家,其不公平的贸易行为伤害了西方工人和消费者。

这种印象虽然部分源于当前的地缘政治竞争,但也反映出缺乏历史视角。

尼克松访华时,中国与今天的朝鲜一样与世隔绝。 普通中国人没有选择在哪里工作的自由,只能接受当地政府分配给他们的工作。

几乎每个中国成年人都曾在该国或国有公司工作过,因为在该国没有私营的国内公司或外国公司在运营。

尼克松的随行人员还注意到街道上令人吃惊的缺乏色彩,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穿着蓝色或绿色。 北京、上海的大街小巷都没有一个外国品牌。

今天,中国人可以选择工作地点,80%以上的劳动力受雇于非国有企业,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

一个国际游客不能仅从人们的穿着来判断她是在上海、首尔、东京还是台北。

在纽约、伦敦和新加坡可以看到的几乎所有主要国际品牌,在中国主要城市也无所不在。

目前,苹果、波音、卡特彼勒、星巴克等多家外资企业在华业务活跃,支持其投资的美国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的收益。

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了美国或任何其他市场。 中国企业全资或大部分由外国投资者拥有,占中国出口的40%。

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政府最重要的边境管制政策——就像当时的东德或现在的朝鲜——是防止普通中国人永远逃离这个国家。

2019年,也就是COVID-19大流行开始前的最后一年,有1.5亿中国游客到访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并自愿回国。 普通中国人现在享有的人身自由在1972年变得难以想象。

中国的转型并没有导致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资本主义品牌,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很小。

但中国采用了许多类似于德国、日本甚至美国的监管机构。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于 1998 年,与美国同行类似。

国家环境保护署(现称为环境与环境部)的设计受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影响。

即使是备受批评的中国产业政策也从提出这一概念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那里获得了思想灵感。

旨在支持中国政府眼中的未来产业的中国 2025,与其说是苏联的中央计划,不如说是德国的工业 4.0,甚至是美国的许多产业政策。

那么尼克松在帮助中国重新与世界联系方面是否正确? 尽管他的访问和随后的美国政策为中国成功使 10 亿人摆脱极端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难想象还有其他举措可以为促进人类福祉做出更多贡献。

当然,这并不是尼克松外交政变的动力,它加强了美国在与苏联的冲突中的力量。

但同样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是,美国家庭和企业从中国经济崛起中受益匪浅。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对欧洲、日本、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或澳大利亚的出口。

虽然从中国进口似乎导致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但美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和增值增长更快,因为笔记本电脑和电气设备等低成本的中国产品提高了效率。

从 1980 年代到最近,更便宜的中国商品无疑有助于降低西方经济体的商品价格。

在美国与中国不断加强经济交往的整个时期,美国的失业率并没有长期增加。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发动的误导性贸易战表明这些趋势正在逆转。 通过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二战前《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规定的水平,特朗普确保美国家庭和企业面临比其他情况更高的价格。

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而不是缩小,部分原因是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因贸易战而失去竞争力。

尽管出于地缘政治原因,美国政策制定者倾向于结束历届政府在尼克松 1972 年访华后的几十年中推行的对华经济接触政策,但风险很高。

美国生活水平的上升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 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但许多普通中国人对美国制度和理想的支持也可能会下降。

如果美国的脱钩战略旨在加速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并可能导致正式结盟,那么俄罗斯的核武库与强大的中国经济相结合,可能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构成更加噩梦般的挑战。

尼克松历史性访问50年后,中美关系跌至历史最低点。 尽管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与中国找到共同点似乎很困难,但让中国参与世界可以增强中国人的人身自由并为美国家庭和企业带来好处的逻辑一如既往地正确。

魏尚进,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版权所有:项目辛迪加,2022。
www.project-syndicate.org

READ  中国进行了全面的反垄断法改革以遏制大型科技公司